寶寶由出世一刻起以哭聲表達感受,透過多月的吸收與學習,漸漸地開始以不同聲音動作神情向你訴說他的情緒與感覺,還記得懷胎時參加講座,身為媽媽的講者分享讓寶寶及早開口說話的心得,最基本的就是父母要花時間與寶寶對話。即使幾個月大的寶寶沒有什麼反應,也應該不厭其煩和他說話,例如談談天氣、媽媽正在做什麼等,因為寶寶已默默地吸收訊息。
身為父母當然關心寶寶的身心發展,除此之外寶寶的語言發展也是重要一環,我也找來衛生署的資料看看Son son的進度,身心發展跟語言發展一樣,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也不一,一般而言女孩學說話比較早、也比較快,男孩則比較慢一點,可能一歲半甚至兩歲才會開始說比較多的辭彙。
6-9個月
(語言理解能力) - 在環境提示下能意會一些日常用的句子,例如聽到「食奶奶」和看到奶瓶,便意會到有奶吃
(語言表達能力) - 發出沒有意思的單音或連串重複的單音如「巴」或「打」
9-12個月
(語言理解能力) - 在手勢提示下對熟悉的句子能作出適當的反應,例如聽到「拜拜」便懂得揮手
(語言表達能力) - 開始牙牙學語,說一些「太空話」或模仿一些單詞
1-1.5歲
(語言理解能力) - 明白一些常見物品和人物的名稱。明白更多日常的對話如「俾媽媽」、「坐定定」。逐漸不需要手勢提示
(語言表達能力) - 開始能說出一些單詞,通常是名詞如人物名稱:「爸」 、「媽」或常見的物件名稱:「波」、「花」、「車」、「奶」;並逐漸加入動詞:「食」、「抱」、「打」、「飲」
1.5-2歲
(語言理解能力) - 能聽從簡單指示,例如按照說話的意思把物件拿给你,或指出身體部份等。可辨認簡單的圖片
(語言表達能力) - 能說出更多單詞 (名詞和動詞,並逐漸加入形容詞如「靚」、「乖」、「曳」等)。開始說雙詞,如人物+動作:「媽媽-抱」、「爸爸-要」;動作+物件:「食-餅」、「洗-手」;物件+形容詞:「花花-靚」、「BB-乖」等。
做父母當然會密切留意寶寶的發展,亦希望寶寶可及早說話,但切勿過份心急及犯下一些教導上的錯誤,更會適得其反。
不要使用疊字
在街上不難發現成人跟小孩說話時包含疊字,例如「你快d食飯飯」「你件衫衫好靚呀」。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讓寶寶自然而然知道正確的說法,也訓練他們說多音字和短句。其實我有時也犯下這個錯誤,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使用疊字
。
有效地導正發音
兩歲以下的寶寶發音常常也會不準確,緊記不要嘲笑及模仿錯誤的發音,因寶寶不懂分別自己發音的準確度,若大人抱住好玩的心態,寶寶只會覺得很有趣,往後以錯誤的發音固定下來,想他改正也會很困難。
說話要自然
教導寶寶學說話不要太重視嘴形糾正,那會扭曲語言的本質,自然讓寶寶學習你講話的速度方式是最好的。
親自跟寶寶對話
不要依賴市面上的CD、DVD等工具協助寶寶聽故事學說話,這種單向式學習不僅是被動,而且寶寶也不可能培養好的表達方式,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多和寶寶互動說話才有幫助。
耐心教導
寶寶初學說話時難免會有口齒不清或是詞不達意的情況,父母千萬不要因而大聲責備他,大聲訓斥可能讓寶寶講話更結巴。有研究指約2/5有口吃的幼童會持續一到兩年,讓幼童在學說話過程中屢受挫折,會愈來愈失信心,演變成緊張甚至逃避,讓口吃惡性循環。因此若是孩子有說話不清楚的現象,父母一定要加倍耐心教導,不要大聲訓斥或是恥笑他,否則只有負面效果。
寶寶初學說話時難免會有口齒不清或是詞不達意的情況,父母千萬不要因而大聲責備他,大聲訓斥可能讓寶寶講話更結巴。有研究指約2/5有口吃的幼童會持續一到兩年,讓幼童在學說話過程中屢受挫折,會愈來愈失信心,演變成緊張甚至逃避,讓口吃惡性循環。因此若是孩子有說話不清楚的現象,父母一定要加倍耐心教導,不要大聲訓斥或是恥笑他,否則只有負面效果。
資料來源:
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好媽媽懷孕寶寶交流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