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新手媽媽,立即向身邊的媽媽群組「求救」,查明究竟。 朋友回答說:媽媽手其實就是上天給所有辛勞媽媽的一份禮物,聽到後有一刻感動,不過兩秒過後,再次感到痛楚。
於網上搜查有關資料,原來媽媽手的學名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簡單來說,主要是因為長時間重複使用拇指施力做事情或用力不當所致。一般是可以食藥或搽藥膏舒緩肌肉及關節痛,可是大部分的止痛藥膏及鎮痛貼都在說明書列明哺乳婦女忌用,或是由於臨床未有足夠數據証明對孕婦及哺乳婦女沒有不良影響,所以我放棄用藥膏這個方案。
繼續於網上搜尋器輸入「媽媽手」,找到一個治療媽媽手的拇指扥,內附鐵片,有效固定拇指,以免令它再受傷,由於該店於灣仔有分店,午餐時間立即去購買。起初帶上有點不習慣,因為看上去很誇張的,所以常常會拆掉,害怕別人的目光,但最終是因為沒有帶上而又再次不小心地用錯力,自此便豁出去,差不多24小時帶上。
拇指扥 |
身邊曾受媽媽手困擾的同事都紛紛向我獻計,做物理治療、搽藥膏、跌打等等,集合眾人分享,物理治療通常需時較長及需要做指定動作配合。
而我最終選擇嘗試以針灸治療,經同事介紹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專科診所的骨傷科,醫師於我手上幾個位置按下便說我是得了媽媽手,還表示可配合中藥加速痊癒。我告訴他我是母乳餵哺,醫師便說不吃中藥的話便需要多一點時間康復。 之後便開始我人生的第一次針灸,全程20分鐘,先於手部用紗布清潔再落針,第一次用了6支針,下針時感到丁點痛楚,再以發熱機向着下針的地方,以熱力刺激來治療。這種暖暖的感覺令我很快入睡,直到計時器響起。
第一次六針 |
直至現在,我一共做了6次療程,情況已比之前有顯著的改善,現在就要靠自己多注意姿勢及避免過度用力,還要閑時多做些舒緩動作。
第六次共十一針 |
之前有另一位同事轉贈一盒練力膠給我,相信它現在可大派用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