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寶寶首年飲食。實用網頁分享

打從10個月開始,寶寶可以享受的食物種類愈來愈多,在過去的週末,Son son就第一次嘗試了奇異果及少量豬肉,以往都只是喝豬肉煲粥的粥水,星期天就讓她初嚐豬肉碎,也蠻受落。
 




沒有工人姐姐的星期天媽媽都要親自下廚準備固體食物予Son son,當天就弄了南瓜薯仔粒豬肉小米粥,材料如題,只是簡單的將所有食材切粒,大火滾起轉小火煲約30分鐘便成,稀杰度則視乎寶寶的喜好再決定烹調的時間。
 


這個Le Creuset 16cm有柄小非常適合用以製作寶寶食品,已成為Son son的御用煮食用具之一,尚有數天又是LC Private Sale了,未知會否購入新的廚具呢。
 




Son son的食慾從來都是不可預計,第一餐吃得不理想並不等於下一餐也不吃,真的是測試爸爸媽媽的耐性的實例,我倆的立場就是若寶寶不吃也不會強繼續,因為餵食應是一件開心事,若令寶寶感到有壓力則可能影響他日後進食的情況,加上近日她上的第34隻牙齒正在生長,稍有不適影響胃口也屬正常。
 
踏入第10個月,可以加入菠蘿及芒果讓寶寶品嚐,Son son是個愛酸味味的東西,猜她也喜歡這2款生果。除此之外,引入的蔬菜也愈來愈多款,我以往就是參考外國網頁,查看Son son的飲食進度,希望她也可按照進度表嚐試建議的食物,這個網站也非常貼心提供了一個寶寶第一年的建議食物表參考,而且還可列印出來,我就將它貼了在雪櫃門也讓工人姐姐查看一下。
 

網頁資料相當豐富齊全,打從4個月的寶寶飲食建議及資料、食譜製作、食物敏感問題、旅遊注意事項、食物保存方法、營養資料等等,照顧到媽媽慾知有關未滿周歲寶寶的飲食要點。查看About Us一欄,原來該網頁是由外國一個育有5名子女的媽媽建立,輯錄所有食譜以及多年來的育兒心得予大家分享,非常同意她説寶寶飲食成長就是一個歷險旅程。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每日一讀計劃 w/o Apr 6

Week of 6/4/2015
 
1. 好餓的毛毛蟲 - Eric Carle
這本著名的繪本自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五十多種不同的版本,銷量超過3300萬本,是一本廣受世界各地孩子所喜愛的書。朋友先送贈英文版予我,後來我自己再添了中文版本。 上Playgroup時老師向寶寶們展示一個音樂盒版本,各寶寶都非常好奇立即爬到老師面前。
 


2. Who's Who at the Zoo (Fisher-Price)
這是朋友送贈的,可認識動物之餘,在最後一頁是一面鏡子,Son son現在開始喜歡觀看鏡中的自己,所以她第一時間哄著鏡子,還利用鏡子偷偷看我。

 
 

 
3. Not a Stick - Anthoinette Portis
我覺得這本書提供相當大的想像空間予寶寶,可啟發他們的創造力。
 

4. Red Rickets and Raonbow Jelly - Sue Heap and Nick Sharratt
這是本跟上星期每日一讀的其中一本為同一系列,這本主要認識顏色,發覺Son son也喜歡較大的圖書。
 

以下2本購自BB展,雖然很多媽媽及準媽媽都會入場主攻日用品,但當中的參展書商也提供很吸引的產品及價格,非常值得入手。
5. Time to Get Up
這本圖書相當小巧方便攜帶外出或是放置於私家車中,而且內容是有關日常生活,相當實際。
 


6. I'm a Little Teapot
這本也是Son son最愛之一,特別在於書的封面有3個可轉動的茶壺,見證著Son son由最初開始嘗試運用自己的小手指,到現在能輕易的轉動茶壺。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食在灣仔。傳統英式糖果店。Mr. Simms Olde Sweet Shoppe

灣仔 - 春園街是每天上班必經之路,當然我也會注意街上店舖的變遷,於街尾位置的花店就於復活節前關閉,不用數天已被一間專營外國糖果朱古的店舖取代。


Mr. Simms Olde Sweet Shoppe是一間傳統英式糖果店,店舖的裝修風格充滿著懷舊英倫氣息,它的門口猶如叮噹的隨意門,一踏入店就穿越時空仿如置身古老英式糖果店。Mr. Simms Olde Sweet Shoppe是英國一間非常著名的特許經營糖果店,由19世紀開始經營,現於英國及愛爾蘭已有120間分店,而亞洲首間分店已於1410月登陸香港中環擺花街,而第2間分店則於154月初座落於灣仔春園街,甫入店已被裝滿色彩繽紛的糖果瓶吸引著,整間店都予人很溫暖親切的感覺。




猜想店鋪有過千款糖果出售,午飯時間店舖滿是OL 選購糖果朱古力,兒時常吃的寶路薄荷及吉百利crunchie也於貨架上。趁著晚上會與好友見面,她鍾愛紅色、是心形及唇印的粉絲,於是我也購買那些按重量計的散裝糖果給她,每100g $20計。親切而健談的店員也讓顧客試食及作介紹,店內獨特的糖果真的值得前去朝聖一番。



Mr. Simms Olde Sweet Shoppe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座駕寶寶裝備。實用分享

每到週末,我們必會帶Son son上playgroup及到茶樓跟親戚見見面,大多數都是Son爸駕車代步,經過10個月的經驗,可跟大家分享一下私家車內應有的裝備了。




幼兒汽車安全座椅 (car seat)
雖然香港沒有法例規定寶寶一定要使用汽車安全座椅,但其實以手抱著寶寶在私家車內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做法,不幸遇到意外就事大了,因為嬰兒汽車安全座椅是可以承受衝擊力﹐保護寶寶,而當中一個要點的是當寶寶體重少於9公斤就需要使用後向使用模式(即背向車頭),Son son尚未出世時一直在腦海的概念就是汽車安全座椅是面向車頭,這個要點是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後才知道的。未真正在車內使用安全座椅前,可先在家讓寶寶坐一下,令他感受一下,習慣一下。Son son第一次試坐已感到很高興,還與太婆交流。







以下也是一些安全要點以作參考:

  1. 將安全椅放於後座,檢查是否平穩,確保接觸面達 85%以上。
  2. 拉長汽車安全帶穿過安全椅底部後扣緊,將安全帶拉緊及左右搖晃座椅,確認是否安裝穩固。
  3. 大部份安全椅背部都有保險安全扣將安全帶鎖緊,切記檢查清楚。
  4. 抱 寶寶坐上,確保座椅空間適中,不要太逼,兩邊側翼及椅背高度有適當支撐,及扣上安全帶。

太陽檔
遇上好天氣,太陽伯伯會豪毫不留情的大放光芒,照射著Son son,雖然可趁機吸收維他命D,但畢竟Son son是個女生,常聽人說「一白遮三醜」,坐長途車都應以太陽檔保護寶寶皮膚及眼睛,常常都想自己動手做個太陽檔但仍未有時間,現在只用著那些最基本的黑色太陽檔,見Aeon$12店有售。



嬰兒車貼
Baby in Car的車貼相當流行,雖然自己是個週末客席司機,駕車時見到前面車輛有此車貼都會留神一點,而當Son son大個一點成小童的Children in Car都已經準備好了。




頸枕
若是成人在車上睡,頸部歪著睡醒的時候會感到不適,更何況是寶寶呢?Benbat的兒童頸可減輕行車時因車體震動頸部所承受的壓力,亦可固定頭部,不會隨車擺動。





書本玩具
有些時候Son son不一定乖乖的坐在座椅上,會嚷著要抱,這個時候玩具或書本就顯然相當重要,可分散她的注意力,很多次都奏效。
 



薄被
Son son睡著的時候怕她會著涼,以薄薄的毛巾式被也可令她睡得甜一點,也可抵禦車內冷氣。


充足紙巾
車上有足夠紙巾相當重要,亦要擺放得易取,需要在情急的情況下容易拿到,試過Son son在車內嘔奶,是全靠面前的一盒紙巾,讓我可盡快清理現場。也應準備多一盒紙市以後備之用,而且有時候也可拿到郊外遊。



雨傘
有時候天氣突變,下起雨的時候沒有雨傘非常不便,既然車尾箱有空位,不妨也放置1-2把雨傘以備不時之用,而且大把的一點更好。



後備衣服
寶寶非常易弄污衣服及有大小便外漏的情況,於車內放置後備衣服也是必須,雖然在外也是很容易買到寶寶衣物,但有時候款式不是心儀,加上衣服未經洗滌就穿上也是對寶寶不太好,都是沒有選擇下才穿著新蓄蓄的衣物。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當個怎樣的媽媽?

數天前Son爸於臉書一篇分享文章 - 『最偉大的教育,竟然是媽媽的情緒平和 』標記我,是24parent內教養專題的文章,看了2遍,有很強烈的感覺,亦令我反覆思考自己應該以什麼態度或立場去教導寶寶。雖然未知依著文章所談去做會否達至心目中的效果,因為自己年小時都受著算是嚴厲的教導下長大,說真的嚴厲一套有其成效,但時下提倡給予寶寶自由與空間,不要做「虎媽」,而我亦覺得文中所提到的要點相當有道理,究竟我應如何將自己定位呢?



文中提及作為好媽媽的3點 - 「靜、弱、慈」的重要性。我是一個說話大聲、經常打斷別人說話的人,而且容易被情緒牽著走,很多時候都非常著急,想要將所有事情盡快辦妥的人。當媽媽後開始懂得凡事未必可如願,有時候擔心或乾著急也是枉然,只是在燃燒自己的「腦力」。所以學習如何按捺自己的情緒也相當重要,簡單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想孩子如何,自己應先以身作則,建立正能量,感染身邊的人。

我亦深信只有情緒平和的時候才有可能吸收、沉澱、理性思考,所以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家相當重要,雖然這些都是理論,實在時會遇到困難,但為了寶寶,當遇到不順時先深呼吸一下,思考如何處理是好。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食在灣仔。隱世小店介紹。Empress Café

未知是否隨著灣仔新樓盤囍落成,附近愈來愈多新餐廳開業,於是近期便與同事們頻頻外出嘗試新食店,昨天本想於大王東街用膳但餐廳未有位,於是順理成章便到了附近的Empress Café查看,剛好有人結帳,店員安排入座。


雖說是想嘗試新開業餐廳,但原來Empress Café已開業一年,它的位置於內街,非常不顯眼,若不是聽其他同事介紹的話未必知悉那裡有間西餐廳。Empress Café是間自助形式的小店,需要先到收銀處點餐,店員會給予一個號碼牌讓你放於枱上,及後店員會將食物送上,而餐具就放在Bar枱讓食客自取。



店舖面積不大,是開放式廚房,只有16人枱、4人枱及數個bar枱座位,店子充滿舒適寫意的氣氛,播放著輕鬆的音樂,牆上擺放了幾幅畫,而最吸引的就是靠向書櫃的6人枱,那個Book Sharing Corner頓時令整間店的文化氣息提升,而且在旁邊的粉筆畫也非常討好,特別喜歡那句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有很深的意思,非常敬佩那些到外地工作假期的朋友,勇於暫時放棄工作及家人到外地闖闖及體驗,真正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



相信店內的餐枱及椅子都是經過精心挑選,我坐的餐枱就有數個天然孔洞,而椅子也有印字,蠻有特色。

食物選擇有4款,3個意粉及1個精選(意式芝士菠菜雲吞),我點了香草欖油雜菌意大利粉,味道相當不錯,而且那些雜菌非常香,而咖啡的拉花也非常精緻,同事也讚味道好,加$25可連沙律及飲品。



此店非常適合好姊妹聚會,三五知己一起愉渡一個悠閒下午。


Empress Café
灣仔明仁里3號安興大廈地鋪

三聖海鮮餐。非一般自來海鮮加工

趁著假期最後一天與親戚們相約到三聖村吃海鮮午餐,我們都是熱愛海鮮之人,除了平日會買海鮮在家弄外,每隔一段時間就到那裡大吃一頓,但每次我們都是自攜海鮮到餐廳加工,相信99的食客會於三聖街的海鮮檔購買海鮮,但我的爸爸媽媽每次均會於元朗2個街市穿梭,搜購新鮮抵吃的海鮮,再帶到餐廳加工。
 
當天有時間我便一早跟著爸爸媽媽出發,潛入擠迫的街市到平日他們常光顧的海鮮檔。於父母的薰陶下我也很喜歡海鮮,年紀小小便懂得蝦拆蟹,以往未嫁時一至兩星期便可吃到爸媽主理的薑蔥炒蟹、炒蝦、鹹菜煮泥鯭等,現在只能在家嘗試煮一些簡單的菜式如炒花甲,但當然還是喜歡父母煮的味道。






 
每次我們吃的種類也大同小異,魚、蝦、蟹、鮑魚、蜆、蠔、瀨尿蝦、聖子等等,我也只是參與搜購海鮮的上半部份,下半場我就離隊去買午餐材料予Son son
最後用了約$1,200元購買海鮮。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