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關於媽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關於媽媽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8種最易被大人誤解的寶寶任性行為 (網絡轉載)

當父母的當然希望小朋友時時刻刻都開心愉快,絕不想見到寶寶哭啼的面孔,而父母往往多數只會拍下寶寶的可愛有趣一面,因為在寶寶「發蠻」的時候父母都是忙於處理寶寶的情緒。湊巧這幾天感冒未能時時刻刻擁著Son son,她亦因而不高興哭叫起來,我是個怪誕媽媽,也喜歡拍下寶寶哭訴的樣子。


剛從網絡看了一篇文章,談及有關我們誤解寶寶的數件任性行為,當中有幾項我也真的經歷過,原來有些時候我們真的要放下自己堅持的想法,嘗試從寶寶的角度出發,可能會明白他們為何那樣做。

原文自小萌豆 http://www.minibean.hk/articles#!/article/786/2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當個怎樣的媽媽?

數天前Son爸於臉書一篇分享文章 - 『最偉大的教育,竟然是媽媽的情緒平和 』標記我,是24parent內教養專題的文章,看了2遍,有很強烈的感覺,亦令我反覆思考自己應該以什麼態度或立場去教導寶寶。雖然未知依著文章所談去做會否達至心目中的效果,因為自己年小時都受著算是嚴厲的教導下長大,說真的嚴厲一套有其成效,但時下提倡給予寶寶自由與空間,不要做「虎媽」,而我亦覺得文中所提到的要點相當有道理,究竟我應如何將自己定位呢?



文中提及作為好媽媽的3點 - 「靜、弱、慈」的重要性。我是一個說話大聲、經常打斷別人說話的人,而且容易被情緒牽著走,很多時候都非常著急,想要將所有事情盡快辦妥的人。當媽媽後開始懂得凡事未必可如願,有時候擔心或乾著急也是枉然,只是在燃燒自己的「腦力」。所以學習如何按捺自己的情緒也相當重要,簡單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想孩子如何,自己應先以身作則,建立正能量,感染身邊的人。

我亦深信只有情緒平和的時候才有可能吸收、沉澱、理性思考,所以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家相當重要,雖然這些都是理論,實在時會遇到困難,但為了寶寶,當遇到不順時先深呼吸一下,思考如何處理是好。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About Flash Card

還記得懷孕中的我常常報名參加那些產前講座吸收有關知識及資訊,畢竟是第一胎,未免會緊張一點,本著聽多一點知多一點的心態參加了很多不同機構舉辦的各類大大小小講座。當時我就是經常瀏覽有關各大尿片及奶粉品牌的網頁,留意他們舉行免費講座的時間及內容。有些熱門的講座或工作坊都非常受歡迎,例如當中會提供玩具寶寶予每對準父母實習、或在場有專業陪月員進行指導,都會吸引很多準媽媽報名,我更試過有些講座報名第2次才被抽中。身邊有些第一次準備初為人父母的朋友,我都會向他們推薦當中一些講座,我亦強烈鼓勵作為另一半的都應該陪同參加,可以從中了解懷孕婦女的心情,以及透過參加講座可以互相取得一些共識,讓太太感受到先生的支持,我亦很高興Son爸當時也陪伴我出席過不少講座。

非常深刻第一次參加免費講座,由於當時擔心Son爸以為我是個怪獸家長所以沒有刻意邀請他陪同出席,但當講座完結後我非常後悔,因為講座的內容相當精彩,於是立即與Son爸分享當中一些內容並決定再次報名,好讓Son爸也感受一下完整的講座。講座名稱是「成為孩子的親切老師」,當中包括介紹親子溝通、早教理念、兒童心理學及閃咭運用等。

還記得我第一次聽完那個講座,我也立即推介予身邊同是懷孕的朋友,他們參加後都覺得不錯,還立即報名參加需要收費的深造課程。當我與Son爸一起出席那個入門講座後,我們亦也報名參加一共9小時的課程。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動聽的一句「Ah....媽」(附有短片)

Son son現在開始進入牙牙學語的階段,很多時候都模仿我們的聲音,或是回應我們。在過去的週末,跟她朝夕相對,其中一個開心大發現是Son son會對著我說媽媽,雖然我知道這只是Son son在探索聲音時發出的無意義聲音,而她並不知道這個聲音代表什麼意思,只是我賦予這個聲音意義而已,但我相信Son son由此會得知媽媽的意思。



另一件事就是Son son會模仿我笑,凡是在她面前展露一個「笑到見牙唔見眼」的表情,她也會跟著做,露出2隻牙齒,雖然這個笑容有點羞怪及誇張,但還是很可愛呀!



Son son後天便踏入8個月了,相信她的變化會更大,學習速度更快,而我們更要把握說話的機會,跟她多談眼前的事物,例如以下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建議:


* 跟孩子洗澡-和他談身體各部份

* 到超級市場-告訴孩子你要買的東西

* 跟孩子看書-形容一下書內的圖畫或說簡單的故事 (這個已開始)

* 出外遊玩-告訴孩子沿途所見的事物

* 也可把相關的說話和動作連在一起,如當媽媽在洗碗時說:「媽媽洗碗。」或爸爸在掃地時說:「爸爸掃地。」
 
* 利用不同的問句,提高孩子在日常應對的理解及表達能力。例如在吃東西時問孩子「好吃嗎?」「飽了沒有?」等。 

資料來自雪印網頁
http://www.snowbrand.com.hk/GrowUp.php?id=13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我。的。母。乳。皂

在Son son 4、 5個月的時候,便有打算造母乳皂以作記念的念頭,本想跟朋友一起親身上班學製奶皂,可惜時間夾不上,而且又沒有足夠人數包班,於是便擱置這個想法。後來朋友的友人試過代製母乳皂這個方法,而且那些印模相當吸引,我們便打算試試。

 
母乳全橄欖滋潤手工皂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媽媽手

「媽媽手」這個名詞,相信很多媽媽應該都不會陌生。而我就在son son兩個多月時得了媽媽手,每次抱她或餵奶時都會感到十分疼痛,感覺手內的筋裂開了一樣。

作為一個新手媽媽,立即向身邊的媽媽群組「求救」,查明究竟。 朋友回答說:媽媽手其實就是上天給所有辛勞媽媽的一份禮物,聽到後有一刻感動,不過兩秒過後,再次感到痛楚。

於網上搜查有關資料,原來媽媽手的學名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簡單來說,主要是因為長時間重複使用拇指施力做事情或用力不當所致。一般是可以食藥或搽藥膏舒緩肌肉及關節痛,可是大部分的止痛藥膏及鎮痛貼都在說明書列明哺乳婦女忌用,或是由於臨床未有足夠數據証明對孕婦及哺乳婦女沒有不良影響,所以我放棄用藥膏這個方案。

繼續於網上搜尋器輸入「媽媽手」,找到一個治療媽媽手的拇指扥,內附鐵片,有效固定拇指,以免令它再受傷,由於該店於灣仔有分店,午餐時間立即去購買。起初帶上有點不習慣,因為看上去很誇張的,所以常常會拆掉,害怕別人的目光,但最終是因為沒有帶上而又再次不小心地用錯力,自此便豁出去,差不多24小時帶上。


拇指扥


身邊曾受媽媽手困擾的同事都紛紛向我獻計,做物理治療、搽藥膏、跌打等等,集合眾人分享,物理治療通常需時較長及需要做指定動作配合。

而我最終選擇嘗試以針灸治療,經同事介紹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專科診所的骨傷科,醫師於我手上幾個位置按下便說我是得了媽媽手,還表示可配合中藥加速痊癒。我告訴他我是母乳餵哺,醫師便說不吃中藥的話便需要多一點時間康復。 之後便開始我人生的第一次針灸,全程20分鐘,先於手部用紗布清潔再落針,第一次用了6支針,下針時感到丁點痛楚,再以發熱機向着下針的地方,以熱力刺激來治療。這種暖暖的感覺令我很快入睡,直到計時器響起。


第一次六針


直至現在,我一共做了6次療程,情況已比之前有顯著的改善,現在就要靠自己多注意姿勢及避免過度用力,還要閑時多做些舒緩動作。


第六次共十一針


之前有另一位同事轉贈一盒練力膠給我,相信它現在可大派用場!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