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每日一讀圖書分享。w/o Sep 20

這個星期閱讀的圖書也很不錯,對我而言也相當有啟發性。雖然圖書是件死物,但一翻開就帶來無窮樂趣,真的『一書一世界』!作為Son son的『伴讀專員』見證她跟圖書交流也感到鼓舞!這個星期從圖書館借來的圖書非常讚!

吹泡泡 - 提諾飛達斯 (借自圖書館)


這是一本專門為幼兒設計的互動遊戲書,跟Son son讀了一遍她已愛上,不斷的要我重複跟她『玩』!的而且確這是一本充滿玩樂趣味的圖書!畫風簡潔格加上簡單的指令動作,創出不同的互動,文字邀請孩子用各種的感官來「玩」書。吹一吹、碰一碰、摸一摸、攪一攪、親一親,簡單的動作變化出驚喜的效果,讓幼兒邊玩邊刺激感官認知、開發肢體潛能,Son son也透過故事書懂得更多,翻揭新一頁不用我說也知道內容是什麼,非常值得推介!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Playgroup 分享。Tutor Time

數一數手指,Son son參加playgroup已踏入第11個月了,回想當初報名、考慮是否上playgroup、她第一天上課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雖然現今不少家長也決定不為子女報讀學前班,但畢竟每對父母也有自己的計劃與選擇,個人應為取得平衡最重要,而且作為一對新手父母,我倆經驗尚淺,也希望透過一些提供專業學前興趣課程的機構學懂一些與寶寶一同學習與玩樂的技巧。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小B孕記。生男生女有得計?

就生仔生女而言,坊間也有不同說法,科學一點的就是控制飲食入手;希望生個男生,女方應多吃鹼性食物,而男方則應多吃酸性食物;希望生女的則對調。這方法需要夫婦嚴格的配合。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小B孕記。簡易滋潤糖水分享

不少準媽媽也會因懷孕而改變回味,我的轉變暫時不是太明顯,其中之一就是不愛喝水,厭水太單調味道太寡,喝下去會有反胃的感覺,但又深知不能減少攝取液體吸收,於是也找尋代替品。

於懷孕期也要小心飲食,也參考過一些書籍或友人的分享,略知有什麼可吃不可吃,雖然在西醫的角度沒有『戒口』可言,只要均衡飲食,每樣食品不過量便可;但從中醫的立場則有很多不應吃下的東西!咖啡奶茶濃茶便是其中之一。

以下是我近日喜歡自己動手弄的簡易滋潤糖水。

紅棗圓肉杞子雪梨片蓮子茶 (使用明火烹調)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好物分享。讓寶寶自己吃

有說寶寶能自如而整潔地使用食具進食是罕見的,是需要一段時間細心經營,讓寶寶透過反覆練習及增強手眼協調的控制,父母不要心急,要為寶寶提供合適的協助及鼓勵方可順利完成這個歷程。


一般寶寶於15至22個月之間會漸漸掌握如何使用器具將食物往嘴裡送,當然初時會常常失敗,食物會在運送途中掉去,只有不斷的嘗試與訓練才會逐步改善。有些時候餵寶寶進食也要準備兩個食具,因為寶寶很喜歡自行操控食具,當寶寶的手眼協調未成熟時父母需要有心理準備,會弄一團髒,使用枱墊及圍兜可減輕善後功夫。

小B孕記。第5次產檢 (照結構) 29.9.2015

孕期已走到一半,踏入20周了!胃口好了身體不適也減退,體重也開始上升(20周125磅)。於20周2當天也到診所進行結構性檢查,醫生詳細查看每一個部份,說一切也不錯,亦確認是個男生!但由於小B以手擋著嘴巴所以下次再查看。

20周胎兒身長有如一根香蕉,經醫生量度小B的長度為14.4cm,體重315g。每次躺下看著營幕顯示小B的情況也很感動,現在還看到小B的郁動,雖然是第二次懷胎,仍然覺得相當奇妙!感恩一切順利,感覺又過一關!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從繪本參透回應子女的訴求

相信為人父母的對俗語「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定必有所體會,雖然囡囡現在尚未到歲半但已不時擔心她日後的生活及發展!特別是現今資訊發達,社會也愈見複雜,不時出現社會矛盾,或會殃及下一代。活在社會洪流下,家庭教育就顯得相當重要,父母的身教更勝一切,當父母的不要將教導孩子的責任假手於人,旨意同時要照顧30人的老師,加上老師也未必懂得每個孩子的獨特脾性,效果定必遜色於家長。


可是香港社會節奏急速生活迫人,不少家長每天也沒有足夠時間跟孩子好好相處溝通,而活在種種社會壓力及功利心的驅使下,父母的行為也很容易偏差,有的會採用揠苖助長或是使用捷徑期望在最短時間以達到目標,或會適得其反,加添彼此壓力之餘也會破壞關係。

近日於專題講座及讀書會分別接觸兩本發人深省的故事書,雖然故事書的對象是孩子,但講者跟參加者分享後我的感受也相當深,也反覆思考教養這個題目。兩本外國的作品也相當有歷史,一本好書絕對不會因時間而影響其感染力量。一個是有關『溺愛』、一個是關於『忽略』,我亦希望借故事引以為鑑,令自己可於教養的道路找到平衡點。

愛心樹 (The Giving Tree) – 謝爾.希爾弗斯 (Shel Silverstein)



《愛心樹》是世界繪本的經典作品之一,1964年出版,一直是繪本世界的著名典範。故事關於一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和一個貪求不厭的孩子,共同組成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愛心樹的英文 “The Giving Tree”便是犧牲奉獻的意思,不少人也將蘋果樹與孩子的關係解讀為母親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父母總是將他們身上最好的、最符合我們需要的東西交給孩子,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總是拿了東西轉身就走,留下渴望孩子留在他們身旁的父母。實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你會跟愛心樹一樣嗎?

冬冬,等一下 (Not Now, Bernard) – 大衛.麥基 (David McKee)




《冬冬,等一下》於1980年出版,是一個要讓天下父母警惕的圖畫書。故事主角冬冬的爸媽老是在忙著自己的事情,每次冬冬有事情找爸爸,爸爸總是說「冬冬,等一下」;找媽媽,媽媽也是同樣的反應,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冬冬很傷心地說:「可是院子裡有隻怪物,想要吃掉我啊!」。後來,冬冬真的被怪獸吃到肚子裡去了。吃了冬冬的怪獸走進屋裡,原想嚇唬爸爸媽媽,但是爸媽仍依陳舊,沒有留意怪獸的存在,一直將怪獸當作是冬冬。

這個故事揭露出現代社會中許多家庭的普遍景象,也同時提醒父母應如何面對與處理小孩渴望家人的關心,家庭應是個溫暖的場所,可千萬別被冷漠取代了!圖書不只適合學齡前幼童,也相當適合大人閱讀,並且仔細想想,您對孩子投入的關心是否足夠。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